财新传媒
2012年05月08日 20:55

八风嚎不散

去年在一个饭局上聊到侯德健。我好奇地问一个女孩:知道侯德健吗?她摇头。又问她听过《龙的传人》吧?她猛点头:“当然听过啦,王力宏的歌嘛!”我这才知道王力宏翻唱过《龙的传人》,大概多少也是因为李建复是他表叔吧。我随即拿手机听了下王力宏版《龙的传人》,果然是一首肌肉男的扭臀劲曲。

 

女孩生于1988,不知道侯德健一点不奇怪。这让我想到赵已然亦即赵牧牛亦即赵老大这张唱片的名字——《活在1988》。这是几年前他在...

阅读全文>>
2012年03月27日 07:28

死城漫游指南

加西亚马尔克斯一再解释过,所谓“魔幻现实主义”不是杜撰的,就是活生生的现实。同样,当我们用穿越,玄幻,盗墓这样的词来形容现实,那一点都不虚,说的就是当今中国令人瞠目的现实。

老马尔克斯曾经住在哥伦比亚的海滨城市卡塔纳赫,他在圣克莱尔修道院旁的一个房子写下《霍乱时期的爱情》,而《家长的没落》等也多多少少以卡塔纳赫为背景,但在《家长的没落》出版后没几年,一幢“国际会议中心”拔地而起,像一个巨型怪兽盘踞...

阅读全文>>
2012年03月23日 08:45

滑稽音乐之王

顶楼的马戏团的小丑一直埋伏在艺术殿堂的前厅和后门,好不容易闯进去了,他们也是提着裤子直奔厕所。

陆晨和几个朋友又搞了一个叫做“之王”的新乐队。这厮从马戏团溜了出来,化了妆换了一身打扮,企图摇身一变投奔自由世界玩跨界,先是翻着跟斗报考现代舞团,可人家嫌他腰太粗必须先回家减肥,又大练劈腿进军体操队,可是裁判告诉他自由体操也必须跟着音乐的情感来。于是他只好捂着劈腿劳损的下体,改去棉花俱乐部弹棉花。
...


阅读全文>>
2012年03月02日 20:36

道德猎人与实验动物

韩寒的罪名简直直逼达赖了:分裂祖国呐。再这么吵下去,大家得白白浪费多少泡妞的时间啊,甚至一不留神站错了队,还把妞儿给弄丢了,不知全国有多少痴男怨女是被这场大战给拆散的。韩寒俨然成了楚河汉界。

 

问题最主要还不在于知识精英的左右之争,而是精英与大众的上下脱节,对有些意见领袖来说,左和右其实无所谓,最要紧的是上和下——在该哗众取宠的时候就充充底层代表,在该展示伟岸身段的时候又不惜脚踩大众,左右逢源,...

阅读全文>>
2012年02月22日 12:36

乱云渡禅庵

中国新音乐近年在国际上创造的最有影响力的事件,甚至唯一具有轰动效应的事件,恐怕就是fm3(中文名为爱父爱母三)唱佛机,六年销量十万台,不管是作为实验唱片还是作为时尚玩具,都堪称一个小小奇迹。实验唱片以时尚玩具面目出现,西方实验音乐语言融入东方意境,并以东方载体(遍布于庙宇和佛教徒手中的可以循环往复播放佛经的唱佛机)呈现,fm3重塑了一个生机勃勃的东方符号。

谭盾的多媒体音乐剧《茶》是空洞,fm3唱佛机才是...

阅读全文>>
2012年01月19日 19:05

无泪的老情歌

家国梦断,儿女情长。

 

陈升常被这边的人误为台独。事实上他非蓝非绿,尽管蓝绿都买过他的《欢聚歌》去竞选,要说到两岸之间的所谓国族文化认同,他是台湾演艺界少有的对此抱有无尽好奇心同情心和创作实践的人。

 

这是陈升计划中的大陆流浪日记五部曲的第二部,第一部是《丽江的春天》。名字本来想叫《吉林的秋天》,无奈陈升一直就没去成吉林,只好改叫《家住北极村》了,而这源于十五年前他和乐手赵家驹,陈杰汉,杨腾佑...

阅读全文>>
2012年01月17日 08:06

敬惜字纸

母亲是造纸工程师,小时候家里总能试用母亲带回来的刚刚出炉的新产品,尤其是卫生纸,那可是紧俏商品。我们从小就被搞分裂了,大人们总是教育我们要相信报纸上的话,可是转眼他们就拿着报纸去擦屁股;大人们会带着我们去游行,边喊口号边挥舞写着标语的五颜六色的小纸旗,可是游行一结束他们就纷纷把小纸旗扔掉。那是一个纸张短缺而又铺张浪费的年代。

 

与其说那是我的政治启蒙,还不如说人生忧患识字始——我是一边从古诗古文...

阅读全文>>
2012年01月12日 23:37

凤凰传奇

那天晚上,星光现场陈珊妮演唱会结束半小时后,在旁边二十四小时不打烊的金鼎轩,陈珊妮和乐手们静静站在门口等位,而金鼎轩始终播发着震天价响的凤凰传奇,觥筹交错,嘴巴和屁股轮回......忽然想起陈珊妮那首《一个只有屁股的人》:

 

他喜欢摘下许多星星/ 丢在公共厕所的马桶里面 /把他们冲掉或者淹死 /却忘了离开/ 变成一个只有屁股的人/ 我说快点冲水,也洗不干净他的嘴/ 哪里是他的嘴,其实无所谓 /为了一个只有屁股的人/ ...

阅读全文>>
2011年12月31日 11:00

落叶满空山(评小河《傻瓜的情歌》)

《90年代》mv:
http://v.ku6.com/show/FsYorkosOulz37sd.html

《黑夜就是从很远的地方跑回来》和《寻人启事》可在百度听到

 

落叶满空山

 

《外滩画报》专栏

 

罗永浩说有一回做梦,梦见小河终于又唱民谣了,于是哭醒了。罗胖和我一样,曾经买过十张以上《飞得高的鸟不落在跑不快的牛背上》送朋友。时隔十年小河终于推出了第二张个人民谣专辑——《傻瓜的情歌》,但是这次我们就不打算买来送朋友了。配上画册、播放器和耳机...


阅读全文>>
2011年12月16日 01:36

为死神鼓掌

为死神鼓掌



当时我正在百老汇电影中心看陈凯歌《黄土地》,突然收到短信:“苏格拉底死了”。一时百感交集,眼睛居然有点模糊,不知是被电影中黄土地苦难的歌谣感染,还是被苏格拉底之死触动。

 

《黄土地》虽然仅仅是二十六年前的片子,但胶片似乎已需要修复。如今看八十年代足球也像是一部青春残片,影像质素有限,并且由于摄影机太少摄影角度有限,当年巴西队令人眼花缭乱的足球似乎得不到应有的渲染。我记忆中1982年的苏格拉底是黑白...



阅读全文>>
2011年11月11日 08:31

苦鬼走进新时代

苦鬼走进新时代



——评左小祖咒《庙会之旅2》,试听:http://www.xiami.com/album/464583

庙会之驴

帝国墓园的守夜人,旷世荒野攥出的一掌血,丑老、畸险、雄奇、荒蛮——山水长卷撕下的一块老树皮。一个一生下来就老了的人,一个含着煤气吐出朝霞的人。

 

这是我评论左小上一张专辑《大事》时写的一段话,尽管和新专辑相比,《大事》看起来只是小事,但用这段话来形容他,似乎显得越来越靠谱。

 

再一次,左小祖咒化身为庙会上游荡的爱...



阅读全文>>
2011年11月02日 19:07

黑夜从大地上升起

黑夜从大地上升起



                                              影子

 

这是岛屿还是江河,
这是海洋还是陆地,
究竟这是什么?
大地一片宁静,
仿佛所有生命都已熟睡,
独自在空中飞翔,
只听见苍蝇嗡嗡。
他历尽沧桑,头发变白,
时光流逝,几番轮回,
千行万行也无法抵达,
那无底深渊的尽头。
一道光闪过
他将抵达终点。
————《影子》

马木尔将他的iz乐队的新专辑命名为《影子》,以前多是沿用或改编哈萨克古诗和民歌歌词,而这次难...
















阅读全文>>
2011年10月25日 20:11

一碗牛肉面的前世今生

最近我去台北政治大学传媒学院上了一堂关于中国摇滚乐的课,课上发现台湾的90后对大陆了解极为有限,然而他们大多知道地沟油,甚至有的还知道城管,总之地沟油和城管看来远远比崔健有名。

主持这个“大众文化与流行音乐”课程的政大钟适芳老师指出“你们有地沟油,我们也有膨化剂呀。” 

有一次读到侯孝贤一个访谈,侯导说:“我还是会想起以前在城隍庙,打架打成流氓头领的日子,我觉得那才是男人。现在的男人越来越中性,女性...

阅读全文>>
2011年10月19日 18:32

牛逼闪闪的红星

吾国文化仍然是秀才遇着兵的文化,说得萌一些,乃是秀才和兵一家亲的文化。

 

小小竹筏向东流,从李双江到李天一,从潘冬子到圣斗士,不管如何沧海桑田斗转星移,牛逼闪闪的红星,依旧在祖国的夜空上,冲你我挤眉弄眼。

 

假如来一个由清一色官二代组成的红歌合唱团,我一定会哭着喊着买票去看。我们都知道李双江儿子的车上有把玩具冲锋枪,但媒体没有深挖更多的娱乐花边,比如我就很想知道:李天一的梦幻宝马车上都有什么唱...

阅读全文>>
2011年10月13日 07:13

我看见了你的坏笑

数月前旧文,刊于《时尚先生esquire》专栏


温州之殇,催生了一个流行语:中产之怒。动车灾难触痛了很多从来不关注政治和社会问题的中产人士,于是不少知识分子乐观预言,日益壮大的中产阶级将挺身而出,为了捍卫自身利益而改变体制。然而,中产阶级在中国远远不够壮大,因为悖论是:他们要壮大,就必须先依附于体制,而至少目前他们依附体制的本能要远大于改变体制的动力。

日益壮大的中产阶级将挺身而出,为了捍卫自身利益而移...


阅读全文>>
2011年10月12日 05:33

大时代的“下流”恋曲

《下流》电音版! http://t.cn/ae1uex

在时代的洪流中,在葬身鱼腹之前,且让我们先听一听水妖的歌声。

梁基爵作曲,周耀辉作词的黄耀明新歌《下流》尚未正式出版,俨然已成为年度一大金曲。这将是黄耀明新专辑主打歌,不过据说《下流》的歌名很难通过审查,有可能被迫改为《流》,假如真是如此,也堪称音乐史一大笑话。不管如何,这首歌已经已各种途径在流传。我目前听到的《下流》有三个版本:素净的键琴版,热烈的摇滚版,时髦...

阅读全文>>
2011年08月31日 16:27

金山与神山

三年前在大昭寺门口,听见一个摊子一遍又一遍循环播放陈楚生:“有没有人告诉你:我爱你?”。这一次在哲蚌寺外,听见维修工人住的帐篷里,传来不知哪个歌星一遍又一遍贱兮兮的哀鸣:“如果我没有钱你还会不会爱我?”

 

尽管从萨嘎达瓦节到西藏解放六十周年纪念这段日子,很难在拉萨街头看到老外,然而拉萨在有些方面看起来似乎无异于某个普通四川城市,一个沐足馆比比皆是且绝不比北京便宜的喧闹城市。寺庙里的诵经与寺庙外...

阅读全文>>
2011年06月20日 15:32

手拿一个爱疯死

吴吞的《一万个名字》和《从此以后人类再也不用去买蔬菜和水果》http://v.youku.com/v_show/id_XMjU1Mjk2NjI0.html

 

张晓舟文

 

前阵子有位地铁卖唱歌手在微博上很红,他在地铁里撕心裂肺地唱李志的歌:“这是最好的时代,人民不需要自由!”我挺想邀请他参加演出,至少他可以和李志一起合作。但我从没在地铁里碰见过他,我经常在晚上十点多的时候在地铁里碰到一位卖北京晚报的中年大姐,一号线的女神振聋发聩:“房价升...

阅读全文>>
2011年05月27日 17:08

奇异的陌生人

(数月前旧文 ,刊于南都周刊)

当marianne faithfull在你面前涂唇膏——毕竟,眼前这位老太太真的就是那个六十年代女神和二十一世纪歌神——你一下子有点不知所措,只好掉过头看窗外,越过尖沙咀的车水马龙,远远的,大海,船只,海鸥,恍如隔世。

忽然想起在伦敦看过的莫奈。莫奈第一次来伦敦,画滑铁卢桥,泰晤士河,小船,日出,三十年之后莫奈重游伦敦,又画滑铁卢桥,泰晤士河,小船,只是日出变成日落——大本钟,晚霞,鸟...

阅读全文>>
2011年05月27日 15:16

愤怒是动力,怨恨是毒药(marianne faithfull访谈录)

 采访:陈宁 张晓舟 摄影:廖伟棠 录音整理:卫亚男

这是我第一次来香港,此行对我来说激动人心且已是期待已久的事情。当然这不是我第一次来亚洲,此前我还去过日本与印度。首次印度之行是在60年代,那是一次私人旅行。两年前我64岁生日的时候再次去了南印度的城市Pondicherry,那有一个相当舒适美丽的SPA,院内种着果树,还有瑜伽教程,我非常享受那次旅途。60年代我有许多朋友都热衷于印度这个国度,比如我的好友Robert Fraser...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