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早春的日暮

  张荐 和他们的老爹录的一张唱片" alt="窦唯 张荐 和他们的老爹录的一张唱片" src="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width="300" height="300" real_src="http://static5.photo.sina.com.cn/middle/4912b6e8t8756e2408f44&690" />

音乐在那儿/倒影的日落在那儿/旌旗、红墙、绿树在那儿。”这张《早春的雨伞》让人在早春的落日中,微微发呆、出神:

继续站立在风景中的人呵

与你同在的还有太多的形象

风俗、绸衣、无言的灯火

 

忧伤的梦游的妓女们

她们也听到更多的东西

鸟的泪滴、钢琴的弹奏

而我在向晚被谁催入旧梦?

我在向晚依偎着什么?

那夜凉如水的是什么?

 

——柏桦《春日》

这是窦唯、张荐与各自的父亲,四个人一起录制的一张唱片。窦绍儒,张荣舫,二位古稀老人吹出的管乐和他们的名字一样古朴雅致,春晖朗照的单簧管,暗香浮动的笛子......儿子们操持键盘簇拥而上,就像给老爷子抬轿,漫山遍野奔走相告,窦唯不忘携鼓,张荐也没丢手机——用它调动,调变各色声音素材,这可能是国内第一张大玩手机的唱片,手机不单是乐器而且还可以是集乐器之大成的“总乐器”,同时也可以是采样机和声音资料库。手机商何不赞助这样的音乐家和唱片?光知道彩铃烂歌还是太低端了。

就这样,儿子为父亲铺排下意境,为他们烧水,净杯,为旧时代沏一壶新鲜的春茶。

窦唯领衔的开放性自由即兴乐团已从“不一定”过渡到“不一样”,在动辄自命“实验先锋”、“独立另类”的乐坛,“不一定”、“不一样”的命名自出机纾,平易脱俗。这些唱片被另类文青认作实验先锋,可在国营唱片店里又时常被归到“民族音乐”中,这恰好说明不管是“不一定”还是“不一样”,还是“暮良文王”,都是在新旧交界处生根发芽,而把自己的老爹发展入团实在是太顺理成章了,两代父子的自由即兴对话交流也如此顺理成章。

“不一样”当然仍承“不一定”余韵而来,只不过多了一点电子味,更让人想到窦唯与FM3(张荐和老赵的国际名牌乐队)合作的那张《镜花缘记》。那些氛围音效和电子节奏仍然指向了城市的现在时,西山的落日不会等待塞车的我们,早春的雨伞也挡不住沙尘暴,正因为城市和时代的巨变如此惊心动魄,“早春的雨伞”才撑起了一个遁逸、怜惜、诗意的小小空间。而早春的雨伞下父子的背影,也让人百感交集。

窦唯、张荐,以及崔健、刘元、何勇、王磊......他们的父亲都是自己的音乐启蒙老师。有一次在电视上见到小号手崔雄济,以淡淡的口吻评价他那被称为教父的儿子;“崔健的歌里头,我觉得《最后一枪》比较好。”也数次现场领略过何勇父亲何玉生三弦演奏《钟鼓楼》的时候,那绝不亚于摇滚乐手的激情。张荣舫和窦绍儒在《早春的雨伞》中吹出的温润音色,则应了两句古诗:

天阶小雨润如醉

草色遥看近全无

现在,在历经欧风美雨,在历经摇滚、先锋之后,在反叛得在父辈眼里面目全非之后,让我们和我们的父亲,在两句古诗中重逢。这是无言的、难言的时刻,音乐的好处是,当你和父辈说不出什么话的时候,它也许能替你说出更多的话。有时候,比如在他烧车的时候,窦唯暴露了时代裂开的伤口,但他的音乐,却是弥合新旧时代之间伤口的草药。

我也不由得想起五六岁的时候,听父亲吹口琴的美好时光......可惜我没有耐心学会口琴,但我记住了那些苏联歌曲的旋律;我还记得和姐姐妹妹一起,在海边的广场和父亲一起跑步,远方传来广播体操音乐和口令,以及轮船的汽笛——阳光和海浪从身后涌来······

这张唱片的售价高达80元,窦唯故意在封套后面打上“非卖品”以示调侃,但凭什么不能为老爹们赚点养老金呢?窦唯把封套设计得朴素之极,并且不再像以往一样起些或古雅或小资的曲名,只标示了时间——雨滴,音符......

落日与灯火,今时与旧日......就这样相看两不厌。

刊于《东方企业家》专栏

话题:



0

推荐

张晓舟

张晓舟

128篇文章 10年前更新

乐评人,各类乱七八糟专栏作者,现在《时尚先生》杂志任总主笔。

文章